2014年应届毕业生周国强从去年11月开始,先后参加村镇银行、农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六大银行的双选会、校招会、笔试、面试、群面等,银行面试经验丰富,十足是银行面霸、银行面试达人,今天邀请他回忆了近期以来的银行面试求职经历,相信对希望从事银行工作、参加银行岗位的同学有很大帮组。
十一月份开始银行笔试的高峰期,周末基本上都被各笔试占满,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拉开了大银行笔试的序幕。也参加了两场学校的双选会,虽然说来的单位很一般,但想着自己求职时间开始的晚,也应该去面试多去找找经验。
笔试当天起的很早,因为整天的安排很紧凑,早上是笔试,接下来是二面的面试,完了还要马上跑到南岸区的万达里的一个五星级酒店参加万达集团财务系统的面试。笔试是在两个案例里挑选一个进行1000字的分析,运气很好的是笔试完后我是第一组面试的,不然还很害怕会和下午的面试冲突。面试也是很常规的自我介绍加非结构化面试,其中他们很纠结于我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说如果一定要让我去做客户经理我愿不愿意的事,我的言谈举止中都体现出了大大的不愿意,我也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的疑虑。总之,厦门银行后来的结果就是没有音讯,我认识的人中也没有一个人有结果。
进入十二月份,开始了银行面试的高峰期,周末基本上被各面试所占满。十二月的重庆开始进入最冷的时候,但却每早都要早起至少保证要化一个精致的淡妆,穿上一身修身的职业装,由于搭的是短裙,所以还要塞两双最保暖的黑长袜,再套上外套提一双高跟鞋完美的出门。
第一个面试的国有银行是农业银行。提前一天拿着需要上交的材料在规定时间到达重庆分行培训学校的门口,刚下公交都不用找,看到了一个大门口堆着一大堆的人就知道该往人流拥挤的地方前进。这么多人阻塞在大门口还真像是去参加某个大型考试。审核完自己的材料后还帮寝室的同学带了份她朋友的材料去审,南大的本科加北大的硕士,感觉HR最开始都忙着不想理我了,后来听说别人北大的而且确实之前有打过电话说明情况才收下了我帮带的材料。
第二天早上参加人民银行的笔试,完了之后从南岸区直接打了个车到渝北区参加中午1点签到的这批面试,刚好与建设银行的笔试冲突,放弃了建行的机会。刚进去就有点缺氧的感觉,会议厅下面坐满了候场的人,外面一直延伸到楼顶花台都是人,好让人窒息。坐在会议厅里等着上面念每个人的名字及学校,确定自己的分组。面试由八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十个人,念到自己名字后跟着带队的人走到不同的面试间,贴好自己的号码牌,面试时只能说面试序号,不能说名字,不能说学校,不能说父母姓名,不能说父母工作单位。从这一点上看,农行今年还做的有模有样。面试间里坐着五个面试官,加旁边计时以及做记录的总共八个人,坐在U型桌的一端,我们面试者一组按照顺序走进去坐好,开始每人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外加回答一到两个面试官提的问题。我是我们组的一号,第一个站起来开始自我介绍感觉非常吃亏。我居然就那么老实的把自我介绍控制在了一分钟之内,后来才发觉计时的人员并没有把时间卡的那么严格,后来的有些同学都说了很多,虽然中间被打断了,但我后来还是感觉自己如果不是第一个的话,在发现了没有把时间卡的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应该再多说点内容。接下来回答问题的时间,面试官根据我的简历问了我一个关于在台湾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让我谈谈两岸在高校学习间的差异问题,回答的好像还可以,就是当时有一点点紧张。后来面试官还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我们谈谈关于助学贷款的问题,银行在贷款环节应该注重些什么,我没有抢到机会去回答,主要是我自己也有点懵不知道怎么回答。
面完农行后其实心中有一点小小的失落,首先觉得自己的自我介绍没能把想说的全部说完,其次觉得那么短暂的面试都没能让自己好好发挥就要决定最终的结果终究还是特别的草率。直到晚上接到师兄打来的电话,得到了他很多的鼓励,也放宽心了许多。农行面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收获,比如我居然和师兄的女朋友分到了一组,之前经常听师兄提起从来没见过面,知道要一起面农行后师兄还打电话来说希望抽空请我吃饭让我们认识一下,结果这么偶然的就认识了。还比如当时我们组唯一的一个男生觉得他特别占优势,回去后还和同学们聊起说他对我来说是多么大的威胁,首先性别上的威胁就不用多挣扎,其次是西财学金融的研究生,面试中感觉他对金融领域的见解确实胜我们一筹,都侃侃而谈,对他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是他对面试官说,曾经农行的笔试时间和民生银行笔试时间撞了,我选择了民生银行,哦不,是农业银行,今天农行的面试时间和建设银行的笔试时间撞了我又毅然选择了农行,这充分说明了我对农行的喜爱。听得我们哄堂大笑。在此之后我们居然又频繁的在交行面试,农行体检,富滇银行面试的时候碰到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就会成为农行的同事了。
农行完了第二天紧接着是中午是交通银行的面试,因为觉得最近太累时间太紧,上午放弃了一家咨询公司二面的机会,早上睡到自然醒吃了个早午餐,到交通银行的重庆分行大楼参加了面试。交通银行面试的人没有农行那么多,进去还好没那么大的压迫感。在会议室签到后便可以查询自己的分组情况以及自己的编号,然后就坐在会议室里等。还没进去前就听别人说我们那么面试室里面都是专业面,各种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等等方面的问题都会被问到,还说我们这组大多都是名校学生,心里不免小紧张了一下。但我转念又觉得如果他会问的那么宽泛,而不是专业的专一性,他肯定就是要看你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一个未知问题的临时应变能力,这应该也是我所擅长的部分。等待面试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对外经贸的研究生,后来也很巧的在面农商行总行的时候碰到了,看到她当天早上4点过才从北京赶回来还一脸疲惫的样子,觉得四处奔波的求职真是个艰辛的过程。
交行是五人一组被带到不同的面试室,在面试室门口等待的时候进行资料的审查。当我们这一组被带到面试室门口时,我才发觉只有我们这个面试室的是单面,其他都是五人的群面。资料审查的时候,那位阿姨看到我的就业推荐表签名时笑着对我说她认识我导师,和我闲聊了两句时,感觉到一点的温暖。接下来就是我进去单面的时间,据说坐最中间的是副行长,而他也是问问题问的最多的一个面试官。这次的自我介绍时间没有像农行一样要求一分钟,我也吸取了前次的经验,自我介绍明显满意很多。接下来就是三个面试官轮番的抛问题,有简单的类似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哪四大的问题,稍微开放性的类似对比特币的看法,能不能成为银行支付工具,对五仁月饼的看法,还有专业性的类似CPI,PPI,PMI的指代,对蓝田股份造假案例的看法,对怎样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坏账率的措施等等。虽然也有答不上来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表现还算相当的满意。主要是自己表达出了自己想表达的,而且这种单面的形式也有一种特别受到尊重的感觉,所以之前自己在面完三大银行后把自己最大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交行上面。只是交行的结果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出来。
再过了一个周面试的工商银行,刚好收到通知是周五上午10点半签到的一批。但突然收到华夏银行的面试与笔试通知刚好和工行撞了,居然还让我小纠结了一阵。毋庸置疑所有人的建议应该都是工行,但仔细一想会觉得华夏银行各方面都不错,特别是待遇,而且进华夏的机会应该比工行大很多。最终因为一个华夏的朋友给我打来的电话坚定了我的信心,她告诉我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四大行肯定是首选,因为培训体制很完善,也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华夏虽然有很好的待遇,但各方面约束也很多。
工行的面试过程也很快速,到了先排队审核签到,便根据签到顺序进行分组,五人一组带到不同的面试室面试。面试之前在门口让我们签了一份是否愿意先到成都工行信用卡中心服务一年半的意向书,我坚定的写了不愿意。接着便婀娜多姿的走进去站成一排站好,接受他们对我们从上到下的打量(这一段一点不夸张),每个人站在椅子面前做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后,才统一坐下开始回答问题。面试官问我的是一个关于简历的问题,还问我在领导人与领导事之间更倾向于哪个,这个问题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是当场的发挥,事后想了下也很受启发,在我之后的面试过程中也有回答到类似的思考。总体来说,工行的面试也比较让我满意,或许也是因为同组进去的同学感觉都比较弱。虽不说对工行抱有多大的期待,但面试后总还是希望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但后来却没有了结果,这应该算是我求职以来唯一的一次小打击,后来发觉我认识的接到了工行通知的有六七个人并且全是男生的时候,那时我已经因为有了农行而不在乎了。
接下来是重庆农商行的笔试,或许是因为花姐之前成天在我面前抱怨的原因,我对这个大土豪就一点都不感冒,毅然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总行营业部。虽然我不care它,但它却和中国银行的笔试撞在了一起,要说这两个都不是特别中意的地方,一个因为报了总行感觉进去的机会几乎为0,另一个因为待遇和口碑都太差也不想去,但在当时连一个特别中意的offer都没有的时候,我确也突然不知道该选哪个了。这次当然也是推荐选择考农商行的更多,但也有人说中行是一个不错的培训机构及平台,其实心中应该早都有了答案,直到一个中行的朋友打电话来和我聊了很久。
农商行的笔试在偏远的巴南区,几千号的人围堵了大片的校园,农商行的题出的很简单,办事也很有效率,过了两天便收到了面试的通知。面试地点在两江新区的一家酒店,虽然说分成了四天面,但一进酒店的大会议厅发觉人仍然特别多多多,连门口都全是等待的人,更甚者有很多家长陪同。总行的竞争是残酷的,在门口等待时聊天的都是厦大的对外经贸的同学,五人一组进去后,才知道我们组一个重大研究生,一个川大研究生,一个西南民族研究生,一个美国top高校研究生加我。先是一分钟的自我介绍,里面必须要加上自己应聘岗位及籍贯,这次我在明知时间卡的很严的情况下还悲剧的没有说完就被打断。接下来很奇葩的是要用重庆话回答主面试官用重庆话抛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一分钟。我们组的问题是仅占10%的大型企业创造了90%的国民财富,所以有人认为我们仅发展大型企业就够了,谈谈我们自己的观点。站在第一位的那个西南民族大学的江西哥们愣是连题目都没听懂,让面试官重复了一次题目,有人接下来开始用重庆话回答,在这种场合用重庆话回答问题真是让人感到别扭。我觉得自己特别不擅长回答这种宏观经济的问题,一下来就有一种自己挂了的感觉,也在意料之中。离开时,我们一组的同学一同去搭轻轨,和他们聊了很多,都是一些有好的offer在手,很有抱负与理想的人,也都是一些在纠结是留在重庆,还是去北上广打拼的人。